《让学生的想象在古诗中飞扬》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8 02:43:0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诗和一定篇幅的词(在此我们全部视作古诗来加以分析),这些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都有是很有裨益的。由于古诗大多写作时代距离现在已经十分久远,无论是社会生活背景,还是语言现象同现在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再加上古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一般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也间或有少量的律诗,字数句数都有严格的限制,但在廖廖的话语中,往往却包含了极为深遽的内涵和极为深远的意境,这些单靠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或者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是难以穷现的,需要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意识和想象能力,使他们实现变“话”为“画”,从而深入地领悟这些古诗的内容和意蕴,增强古诗词方面的素养。

《让学生的想象在古诗中飞扬》

可以说,在小学的各个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从低年级段开始,便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到了中、高年级段,这种能力和要求也不断地在提高与深化。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在古诗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对情境的想象

小学课本中,所选取的古诗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写景状物的诗,当然其中也有少许篇幅的叙事或抒情性的作品。这些诗,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祖国大好山河的风光美景,或一年四季不同时节、不同地域的面貌,绝大多数都是经过遴选的名篇佳构、传世之作,这些诗篇中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需要学生深入到诗文所描绘的境界中,才能更加真切地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比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仅仅只有二十八字,却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了初春时节乡村一隅的景色,在这短短的七言绝句中,诗人写出了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船等诸多的景物,并有黄、翠、白、青等到多种颜色,以及鸣、上、含、泊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可谓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容量确实是很大的,读后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与诗人一起走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色美景之中。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步阅读和感知的基础上,将景物在大脑中想象组合成为一幅实实在在的图画;或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的朗读,边读边浮现画面;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所描述的景色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还可以在学完之后,动手将诗中的景物用一幅简笔画或水彩画构勒出来。这些做法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透过表面的文字深入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中去。这幅画面中,有着不同的事物,但它们不是单独的互不相联的个体,它们共同地组成了这幅画面的有机整体。

当然,有的诗所描绘的景色,意境是十分深远的,单凭一两幅静止的插图是难以毕现的,必须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大脑去展开想象和联想,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意境。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特别是后两句所描绘的景色,意境是十分深远广阔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景:李白站在黄鹤楼上,望着挚友孟浩然坐着的一叶扁舟,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上,顺着悠悠的江水,越行越远,一直地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诗人却茫然地伫立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如此,诗歌外在的画面和内在的意境,必然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再现。

二、对情感的想象

“诗言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而作的,不论是写景诗,还是叙事诗、咏物诗、离别诗、怀乡诗等,都包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和态度。由于诗的篇目字数的限制,以及古诗用字讲究精炼的特点,绝大多数古诗在表情达意时都十分委婉含蓄,对于理解能力本身还很薄弱的小学生一下子是很难以感悟到的,必须加以想象和体会,才能领略到。

在古诗中,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悉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那种直抒胸臆的风格并不多,即使一向以狂放豪爽而著称的李白,他的一些诗在表情达意上也是十分地含而不露,让人猜度的,如在他的诗《早发白帝城》中,诗人获罪被流放,不料中途又被赦免,可以说是兴奋之至的,但屡遭不幸的诗人此时已经不再放纵情感了,只是在他的诗中我们能够触摸到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带着浓厚的情绪色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人出发时的天气晴朗、朝霞满天,行船时顺水顺风,途经三峡时,两岸原本悲哀的猿猴啼声在诗人听来竟也十分地动听处感受。从中我们不难感受诗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而“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表面是写行船之快,实际是写诗人的心情之欢快,这些都需要学生细细地想象、玩味才行。

另外如毛泽东的《长征》一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本来气势雄伟的高山险岭,在诗人的眼中看来,却变成了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团,其中所渗透的藐视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一思想,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大山与小泥团,并进行对比,才能够体会出。

三、对道理的想象

不少古诗中都有一些千古传唱的名言佳句,这些句子虽然往往十分的精短,但却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或思辩色彩在其中。这些诗句需要学生做细细的品味,方能解读到其中的真谛。在低年级的教材中便安排了《锄禾》一诗,这首诗教育学生要懂得劳动人民劳动的辛苦,从而培养从小勤俭节约的诗,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是带有劝喻说理色彩和名言警句的意味,极易使学生联想到自身;而《登鹳雀楼》一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样也是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再比如,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谓是千古名篇,其之所以颇负盛名,最重要的便是它不仅仅是一首写景的诗,更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如果说前两句是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写,后两句则是写诗人的感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它所发议论的意思,更要让他们想一想,这两句还能够用来比喻其他哪些类似的道理和现象,引发学生的讨论,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拓展和延伸。学生自然会想到生活、学生习中的许多其他相似或相关的事物,并获得一个深刻的道理。

其它像《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赐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也是烩炙人口的句子,值得学生进行一番想象的好句子。

查看更多
【《让学生的想象在古诗中飞扬》】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awyqypnioofk/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