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青海湖,鱼鸟的乐园》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8 00:04:16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巨著《水经注》中写道:“(青)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东酉对峙,水色清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归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这是对青海湖壮丽景色。的细致写实,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水色清绿”,为何又把湖水形容“如黑云冉冉而来”呢?这不难理解,郦翁从湖东的日月山远望所得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但是你来到它的近处,却感到湖水是蓝的。本来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是青色的,无非是因为蓝得特别蓝物别浓。它蓝得比海洋纯洁,比天空深沉,是纯净的蓝,深湛的蓝,也是温柔恬雅的蓝。这样的蓝若从远处看,二无疑是像黑云冉冉而来的……它为什么这样蓝,这是因为Z湖水含氧量小,含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一9米以上,显得格外湛蓝。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青海湖,鱼鸟的乐园》

青海湖古称西湖,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丰沛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为3194.38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五十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人,没有出海的通道,因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湖区,系断层陷落而成的。它在第四世纪早一中更新世仅具雏形,到晚更世才形成了全貌,先时,气候温和,湖水泄入黄河,且为淡水;到了晚更新世——全新世时,整个湖区地势受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影响,不断升高,加之东面的日月山,以高速度剧烈掇升,终于封闭了青海湖,使水流倒淌,而成了内陆闭塞湖,湖水也渐渐咸化了。

在青海湖岸畔,连绵起伏的深褐色山峦,浸透了晨雨的滋润,人们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四周的平原面积达3704.5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的草场有994万亩,视野开阔,到处都可看到牦牛、黄牛在漫步,羊群在吃草,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歌式的图景,还有成群的旱獭、野鹿驹、黄羊和野鹤、天鹅、大雁等等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充满生机。

湖区有两大奇观,一是渔场,一为鸟岛。

青海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鱼场。民谚说:“石头砸一条。棍子能打俩,下钩钓一串,一网网千斤。”有人讲过一个捕鱼的故事:有一次,当地老乡结队捕鱼。收网时网特别重,全队的人一齐用力拉,还是拉不动。然后,把带去的十匹马率去一齐拖,才把网拉上了湖岸,一过秤,这一网就有三万多斤鱼。今天改用机动船捕鱼,也需要用两条大船协同作业,拉上一网少不了四万斤。据测算,湖中藏鱼量达40亿吨,年产可达4000吨。主产是湟鱼,大的一条重达10公斤以上。湟鱼学名探鲤(意即无鳞的鲤鱼),长得肥胖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平均含脂肪12.02%。蛋白质16.14%。当地人喜食活湟鱼,抓到鱼立即剖腹取出内脏,洗净放入锅中,以清水煮之,外加姜片、干辣椒等作料。熟鱼肉白嫩鲜美,蘸着醋吃,味道似蟹肉而稍逊,为青藏高原一品名菜。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青海湖,鱼鸟的乐园》】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ryqxyfjygpki/
上一篇: 光脑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