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7 23:58:53

学习目标: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导学案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柏杨(1920~2008),初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1942年考取大1949年去台湾,任职于大中学和《自立晚报》。1960年在《自立晚报》撰写《倚梦闲话》专栏,为写杂文之始。1962年又为《公论报》撰写《西窗随笔》专栏。所作杂文主题不离人权与人道,对台湾社会和官场的黑暗面,作猛烈的揭发和攻击。同时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其造成的人性弱点,进行了尖锐批评,在冷嘲热讽中蕴藏着“恨铁小成钢”的深厚感情。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在美国各地演讲,次年出版同名杂文集,为1986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榔头( ) 诅咒( ) 迄今( ) 干没 杜暹( ) 戋戋( )欤( ) 恐吓( ) 歃血为盟( ) 潸然泪下( ) 书香世家 物极必反 对牛弹琴

扬长而去 爱不释手 人赃俱获 劳师动众 声泪俱下 摇尾乞怜 一笔勾销

书香世家:

干没: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对牛弹琴:

歃血为盟: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理出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迄今( ) 衙门( ) 谚语( ) 潸然泪下( ) 杜暹( )

歃血( ) 笺笺稿费( )

2.概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或根据文意解说成语。

A.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B. 比喻讲道理不看对象。 ( )

C.潸然泪下:

3.柏杨,原名 。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台湾著名 。柏杨一生著述丰富, 广泛流传华人世界,一时洛阳纸贵;《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成书于监狱之中的 ,则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一直热销不衰。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查看更多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导学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vyqtykqzfkch/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