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语段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8 03:42:4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中考语文资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语段复习

(2002泉州)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⒍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⒎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⒏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⒐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⒑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 、 、 ⒒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8—21题。(2002广东)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2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002河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 莲 说(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10.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2002年吉林省)

(甲)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扉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大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作者欧阳修在本文中自号 。 12.第一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四段“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 下联:

(乙)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项粱。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④ 故 姓 项 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粱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④项:古地名。⑤去:放弃。⑥竟:完成。⑦会稽:山名。⑧族:灭族。⑨惮:畏惧。 16.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 故 姓 项 氏。

17.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26.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由是感激 感激: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 (3)故五月渡泸 故:____________ 27. 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8.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29.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30.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2002年黑龙江省)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病:___________________ 俟: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 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荷 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 《陈涉世家》选段(2002年荆州市)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8.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9.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 骑千余卒数万人 10.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 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 11.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7——13题。(2002年柳州市)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现代汉语写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意思:“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诗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资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语段复习】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wyqltizzaffk/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